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服务正文内容

考试招生体制机制不会收取高额费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3-02-14 01:41 点击数: 次 字体:
  每年高考前夕,网上总会有些不良安排或不法分子借高考之机炒作一些虚伪信息,误导考生和大众。为此,教育部联合中心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整理汇总了近年来呈现频率较高的高考假新闻、假信息,提示广阔考生和家长,明辨网络流言,谨防上当受骗。希望各网站不为流言供给渠道,希望网民不信谣、不传谣。      盲信“神押题”,考生泪两行      每年都会有不法分子在网络渠道或沟通群中兜销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标榜“准确率极高”“违约退款”等引诱信息,并以“预付订金”等名义要求用户先付款。有的不法分子宣称可以花钱雇佣“枪手”替考,还有的借传送“样题试卷”的名义向用户电脑或手机发送病毒,套取用户信息。      2019年6月12日,山东济南警方破获一同网络售卖高考押题试卷骗得考生家长金钱的案件。据民警介绍,数万元一套的高考押题试卷,其实是嫌疑人李某花几百元从书店和网上买来的普通考试试卷。李某使用家长想提高孩子高考成果的急迫心理,假充某知名辅导安排负责人向家长兜销所谓“高考押题试卷”,骗得多位家长金钱合计十余万元。2019年7月,红星新闻报道一名在校大学生高考当枪手被判刑期4年6个月。      高考试题归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严厉的处理措施,一切触摸试卷的人员都实施封闭式处理。广阔考生及家长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不要信任那些能提前拿到高考真题或答案的言辞。不要在网上购买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购买涉密材料,本身也是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清晰规则,在法律规则的国家考试中,“安排做弊的”“为别人施行前款犯罪供给做弊器材或许其他协助的”“为施行考试做弊行为,向别人不合法出售或许供给第一款规则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替代别人或许让别人替代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则的考试的”,都归于违法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处理安排考试做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说》清晰,对在高考、研究生考试以及司法考试等4大类“法律规则的国家考试”中安排做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招生方针熟于心,骗子只能绕道行      不法分子往往使用考生和家长不熟悉高考相关招生方针施行诈骗。有的宣称不必看分数,只需花钱就能搞定;有的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选取,揭露叫价,收取高额“定向费”。      李某在朋友往来中得知,高某的独子即将参加高考,遂奉告对方,其舅舅在北京一知名高校任教授,可经过“内部目标”帮孩子上大学,只需肯花钱就行。高某孩子的高考成果出来后,分数只能上三类本科院校。心有不甘的高某找到李某求助,并根据对方要求支付了15万元“活动”经费。高某也拿到了李某带来的选取告诉书,但与此前许诺不同的是,告诉书上的选取校园是一所并不知名的学院。对此,李某解说称,孩子只是暂时先在该学院军训,结束后就可以转入之前所说的名校读书。但是,军训结束后,孩子仍然在这所不知名学院读书,一起,高某还了解到,这家学院面向社会招生,并不局限于高中结业生,结业后也无法供给国家供认的学历,与李某宣称的知名高校更是没有任何相关。意识到上圈套的高某当即向公安机关报案。终究,李某被法院认定为施行诈骗罪并被判刑,此前骗得的十几万元也如数退还给高某,但此刻距高校开学已过去数月,其他落榜考生也早已开端复读。      高考招生准则是国家基本教育准则。经过40多年不断改进完善,我国现已树立起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监督有力、公平公平的考试招生体制机制。高考招生选取作业都是在网上进行,并严厉执行已发布的招生计划,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内部目标”,更不会向家长收取高额费用。      网上常有假信息,提示网民擦亮眼      以往高考期间,网上经常撒播××考生准考证丢掉的信息。广阔网民看到后替考生着急,敏捷在群内和朋友圈转发,短时刻构成影响范围较大的舆情。有不法分子往往借此虚拟情景骗得网民同情,供给虚伪信息,所留手机号多为吸费音讯电话。若有好心人依照电话号码回拨,而且按电话提示音操作,就可能掉入吸费圈套。也有网民虚拟捡到“试卷”消息,借高考话题散布虚伪信息获取重视。        2019年高考开考前夕,微信群、朋友圈等网络渠道撒播着一则虚伪信息,宣称“捡到一张高考准考证,刘思宇,考点在实验高中,请朋友们转发,让刘思宇联系这个号码1560633****。必定帮他群发一下,这孩子一家肯定急死了。分散,分散,别耽搁孩子高考!”从2016年“白娅倩”、2017的“杨雷雷”“孙超”“党喜龙”、2018年“刘明炜”“刘明婷”等同学到2019年的“刘思宇”,年年丢掉准考证,内容千篇一律,套路依旧。      2013年,在高考前夕,四川宜宾市一网民发帖称,“今日路过教育局,看见一辆货车上面掉了一样东西”,并配有2013年高考全国试卷的印章牛皮纸袋图片。经网民举报后,宜宾市公安局临港区分局当即启动应对高考突发事件作业预案,敏捷开展一系列落地查验作业。经过侦办、核实,此贴为网民杨某虚拟内容。杨某涉嫌虚拟事实打乱公共秩序被查办。      看到相似信息,主张先跟考生地点中学或各省级招生考试安排发布的举报电话联系承认。在未经核实的状况,主张不做转发,更不要拨打信息中的联系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则:散布流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许以其他方法故意打乱公共秩序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许500元以下罚款。《刑法修正案(九)》规则:对于假造虚伪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许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许明知是虚伪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许其他媒体上传播,严峻打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许管制;造成严峻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高考阅卷严又严,切忌胡乱做猜测      每年高考成果发布前后,总有人炒作某地高考阅卷作业极不严厉,阅卷教师乃至不论对错,乱打分。事实证明,发布这些帖子的人往往是为获取重视,还有的是部分高考成果落差较大或考试不抱负的考生和家长果断地认为是阅卷出了问题,胡乱猜测。      2019年高考前,一篇题为《惊人!我国高考判卷内幕,寒心啊!》的文章在网上热传。该文作者自称是“山西某中学教师”,参加过高考阅卷。在阅卷过程中发现,有一些阅卷老师为了赶进度,不论对错随意修改,而且复核者也未发现问题,乃至呈现了“20分题被给0分”的极点状况。文章最终得出结论:“高考关系着考生的前途,但阅卷是考生的关口。考生能否顺畅过关,不完全决定于学习成果和答题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考生的运气,阅卷老师的心情。”此文涉及高考内容,招引眼球,在网上撒播至少现已超过10年,内容严峻失实。由于内容过于“惊世骇俗”,每年高考之后总会被好事之徒拿出来传播。2019年,教育部官网在盘点高考流言时已对该文进行过专门驳斥谣言。      高考阅卷是十分严厉的作业。现行的高考“网上评卷”形式,从准则规划到实际操作充分体现客观公平。评卷教师要过“四关”,一是资格关,评卷教师以高校教师、中学教师及教研人员为主,对评卷教师的教育时刻、教研经历、评卷经历以及专业技术职称等都有具体要求;      二是训练关,一切评卷教师都必须经过严厉训练,熟练掌握评分细则和要求;      三是查核关,一切评卷教师都必须经过评卷流程、要求、体系操作、保密等查核,查核不过关,不得参加评卷;      四是试评关,正式评卷前,一切评卷教师要进行试评,即评卷教师依照评分细则对样卷进行试评,查验其对评分细则和宽严的掌握状况,不合格的再次进行训练,悉数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评卷。      阅卷一般实施“一人评一题”“双评制”,“双评”超过必定差值的,则提交第三位教师进行“三评”,保证评卷分数的准确和有用。此外,评卷体系还制定了严厉的评卷质量监控体系,对评卷质量进行全程盯梢、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预警和提示等,保证呈现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