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精神文明正文内容

让每个教室可以连接网络通过一根网线让学生走进博物馆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3-06-30 14:04 点击数: 次 字体:
  身處中學教室的高一年級的學生王瑞睿感悟地說:「遠方的老師,遠處的同學,團聚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了一堂令人難忘的歷史課。」
  
  中學是中組部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校園,如何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讓山區孩子走出大山,增加見識,拓展視界,成為來自番禺區的幫扶幹部、中校園長莊建德思索的問題。
  
  「需要把『魂』立住,博物館的很多赤色資源正是協助學生築根立魂的最鮮活教材。」經過思索,莊建德想到了經過館校聯動的方法,讓校園和博物館完成「跨界」聯動。
  
  館校聯動的第一步是建造智慧終端設施。針對硬件設施相對落後,無法滿足學生聯動需求,中學相繼安裝了無線網絡,購買了相關設備,讓每個教室能夠連接網絡,經過一根網線讓學生走進博物館。
  
  為充分發揮教育幫扶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作用,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中學工作組成員康小花老師活躍與廣州敞開大學牽線搭橋。在廣州敞開大學的協助下,中學不只獲得了相關課程資源,還得到了價值10萬元的兩套錄播設備和一套教師行為剖析軟件
  
  軟件硬件兼備後,廣州敞開大學與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畢節市教育局深入協作,依托大數據、5G 新基建、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開展「館校聯動·空中課堂」之「赤色博物館之旅」專遞課堂。
  
  「跟著博物館人員的講解,咱們感同身受地進入了中國近代史時期的上海,學習了中國近現代史。絕無僅有的線上教育,使我深刻感受到祖國的偉大,作為中國人的驕傲,作為新時代青年擔負的時代責任與任務。」王瑞睿在觀後感上寫下這樣一段話。
  
  館校聯動完成了以科技促進教育公平與均衡開展,教育信息化作為課堂教育提質、增效、賦能的要害要素,讓課堂教育更智能、更高效、更優質、更公平。